斷橋下的腳步
答應了這裡的朋友 要帶回三義的美
結果自己只接觸了 ( 三義交流道 )
明就是週休了 不曉得有沒有人會找著去
上來補些敘述 算是一個交待
其實在苗栗山谷間到處都是桐林
基於將心比心的珍惜
開車都會多了一份小心 盡量別壓壞了落花
希望也給下一位一份喜悅
若果一定想感受挑炭古道桐花滿地的墜落
請下了交流道後往三義街上方向
接48線往雙湖村( 向通霄方向 )
若往勝興就會走遠了
我不是苗栗人 知道的有限
但可以肯定的是
OF 一定要帶 蚊子很多
鐵橋下依是滿滿的桐花
鐵軌上攀附的野藤
重逢九份遇見的老小姐
由糯米參紅糖為原料砌磚而成的大橋墩 民國前六年完工 民國24年毀於大地震
有如吳哥老廟的樹纏
想拍水裡的落花 奈何殘花已被雨打透了
龍藤斷橋簡介 ( 內容來自網路取得 )
原名魚藤坪斷橋,位置位於舊山線魚藤坪鐵橋現址上游八十公尺處,斷橋遺跡可分為南北兩地,在景山溪的北岸有四孔磚造的拱橋,但為民國二十四年的大地震所破壞。
本橋曾被譽為「台灣鐵路藝術極品」,從目前僅遺留下北端六座以及南端四座殘缺的磚造橋墩來看,可考察出其中的 玄奧。據當地老一輩的鐵路人口述,在建造這座橋之前,日本人先在附近先興建一座磚窯廠,以便就近供給建造橋樑的材料,由於當時日本人嚴格要求磚塊的製作品質,所以至今留下的殘餘磚塊仍然是屬於「磚」中的極品,尤其位在 拱形的磚塊疊砌方式與接合切角,可看出當時砌磚手法的精緻程度。
在砌磚工法上,受到當時日本政府積極全面西化的時代背景影響,引進「荷蘭式」砌磚工法。
另外一處位在拱橋橋墩 腰上兩側,各有五個立方體的花崗岩石,這些稍微突出於橋墩的花崗石是當時興建拱橋的時候用來支撐鷹架模板用的構造物;此外本橋也是當時台灣鐵道部(日治時代)海拔最高、跨距最大(61公尺)的橋樑。